热腾网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热腾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热腾网 首页 行业关系 阿里巴巴 查看内容

“达摩”霸屏,马云技术世界观折射着什么?

2017-10-14 09:13| 发布者: 热腾网| 查看: 2602| 评论: 0

摘要: 原标题:“达摩”霸屏,马云技术世界观折射着什么? 王如晨/文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大概对马云的演讲总是充满高度期待,所以,每次也都总有一些遗憾。 去年云栖大会,我说他话语体系没多 ...

原标题:“达摩”霸屏,马云技术世界观折射着什么?

王如晨/文
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

大概对马云的演讲总是充满高度期待,所以,每次也都总有一些遗憾。

去年云栖大会,我说他话语体系没多少更新,几乎是过往一年演讲的杂糅,它反映出,阿里集团面临一个重新定义时刻,也是关键创新的临界;而昨日2017年的云栖大会,虽然台下阵容庞大,场内外观众甚多,听下来,也没有更多出彩的表达。

但我们已学会超越语言与修辞审视他与阿里的表达。因为,在我看来,云栖大会已成为一个丰富的IP,借助它,可以预判阿里集团未来一个较长周期运营的风向。

比如说2016年吧,马云的演讲虽然俗套,但他公布的“五新”愿景,即新零售、新技术、新金融、新制造、新能源,一年过去,经过争议、发酵、落地实践,最终已沉淀为行业认同的基本理念。

而2017年的云栖大会,我们有理由断言,它应该也会成为阿里集团一个较长周期的战略指引,可能同样引发行业强烈关注。

这一次,马云到底传递的什么呢?

总结下来,那就是一种全新的技术世界观,一种强烈的转型意志。

你可能会说,夸克君老瞎扯、胡乱拔高、强化。马云谈他的技术世界观,还能理解,毕竟这次云栖大会,技术色彩很浓。但要说到转型,是不是有些夸大?要知道,阿里集团高管很少用“转型”这个词汇。因为,转来转去的,听上去好像前面做得很烂,只能被动换道的样子。

得承认,我有这些毛病。但我仍然要说,2017年的杭州云栖大会,就带有一种“转型”的春秋笔法。

若你认真观察,会感受到,此次大会,可能是阿里18年以来渲染技术最集中也最强烈的一次。几天来,阿里系核心技术高管几乎全部露脸,轮番光鲜,以至于连CEO逍遥子这类角色,简直没什么露脸的机会。

你会说,整个听下来,最关键的部分,不就是“达摩研究院”成立与一帮院士学者站台、阿里云公布核心产品以及诸多行业应用尤其关键的应用场景嘛。

是的,但你在关注技术的同时,要跳出技术要素看待2017年此刻的阿里。

你要看到,一种全新的技术世界观之下,阿里研发体系的升级与优化,折射出阿里集团品牌、企业文化、组织架构、“五新”愿景、开放创新、生态体系乃至市值管理的一丝丝变动。技术的背后,关键的要素,都在经历一场升级。

就让夸克君围绕上述总结一下,为何马云此刻如此强调技术,而“达摩研究院”为何如此疯狂霸屏。我认为,它应该不脱以下几个要点:

一、 从商业的阿里,到科技的、智慧的阿里,涉及到阿里全球品牌形象重塑;

二、产业革命前夜,面向未来,阿里有强烈的危机感。

三、技术转型,为五新战略持续落地,打破阻力;

四、急须变换切入的路径与策略,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布局;

五、隐秘的市值管理,以及微妙、高超的危机公关术。

过去很讨厌这样罗列。它会影响文本表达,人为割裂逻辑与节奏。富有才情的夸克君也没法展露太多诗意。可是,没有小标题的情况下,只求你还能读下去嘛。

让我们继续一一分解。

1、品牌形象重塑。

马云演讲就是从技术世界观切入。他讲了一个故事。说10年前,也就是公司成立7、8年时,他坚决反对成立任何研究院、研究室、实验室,甚至研发部门也不需要。

他认为,阿里作为初创公司,虽然重视技术,但没有立足前就考虑什么研发,会是“大灾难”。一点利润,一次研发可能就消耗完了。

他看到绝大部分公司的研发,只是“研而不发”,不是Research for fun就是Research for profit,都走不久。

读过产业史,瞬间预感他会提贝尔实验室。这个为世人留下诸多伟大创新的机构,当年就是Research for fun的象征。许多创新在这个机构原始形态死后,蔚为大观。作为个人,我们崇尚它的自由创新,但在商业运营上,只能说,这是一个失败的研发机构。

马云果然提到贝尔实验室。当然,还提到微软、IBM等巨头的研究院。他认为这是工业时代的模式,当年曾作出巨大贡献,但10年前就萎缩了。

至于Research for profit,他不提名批了一家老去的巨头。说当初拜访它时,一名研发人员跟他大谈一项技术如何给公司赚很多钱,而不提如何帮客户解决问题。马云当时的直觉是,这公司走不远。夸克君了解到,他说的是雅虎。

很明显,马云过去是个技术实用主义者,崇尚技术与商业的融合与匹配。记得几年前阿里倡导“去IOE化”,被外界扭曲解读当局要驱离外资,其实这里面已经显示出,阿里作为善用各种技术要素的商业公司,它比其他公司更能体会到传统IT技术的局限,后者已经很难适应移动互联网浪潮。

但长期以来,实用主义,也给外界留下一种印象,就是阿里商业牛逼,技术了了。

王坚博士说,阿里商业太成功了,以至于遮蔽了阿里技术的强大。

通常的例子是,创业公司挖人,一般挖阿里的运营、腾讯产品经理、百度的工程师。过去不觉得有啥问题,时间久了,一种印象很难破除,它矮化着阿里的品牌形象。

在一个持续落地产业深层、加速国际化的周期,当全球巨头都在打开一个技术创新窗口,阿里如果不能站在更高处,在商业气质之外,展示出它的内在技术气质,将很难提升品牌影响力。

一顶“技术跛子”的帽子,到了必须彻底摘掉的时候了。在这层面,“达摩”可能是阿里重塑全球品牌形象的关键推手。

说到为什么此刻成立“达摩”,马云说,这得益于阿里后10年的成长。具体内容就没必要展开了,体量、GMV规模效应、经济体概念、商业平台背后的技术支撑、财务面、2.5万工程、阿里云、疯狂的市值等等。

当然,待会夸克君还会补充几段马云务虚的表达,所谓担当与责任云云。

二、技术革命前夜,阿里的危机感,

马云的危机感出了名的。跟任正非一样,经常最得意的时候,突然来番调整。这风格甚至影响到阿里底层。比如,一个在自身岗位顺风顺水的同志,经常突然被调离,负责看去一头雾水的项目,彷佛失去地位。其实,熟悉阿里的人,会不断体会到这背后的焦灼与危机感。只是说,它有时确实会伤到人。

但此刻危机感,与它身处一场技术革命前夜有关。

9年前,它自称数据公司,应该说非常有洞见。几年来,阿里确实展现了一家大数据公司的魅力。它品效合一精准广告模式,体现得非常鲜明。疯狂的“双十一”,既是商业、娱乐、消费盛典,也是大数据战略的军演。

行癫说,什么是互联网思维,就是“数据的思维”。我觉得,他说出了精髓。

前段,阿里习惯说自己1等于3,即“阿里=谷歌+FB+亚马逊”,其实说的更多是多维度的数据层面。

但面对未来,此刻的阿里,在大数据层面,不过还只是一个初级形态。因为,它所有的积累,更多建立在传统ICT技术基础上,更多来自人与物(商品与终端)、人与人的链接。在更大的物联网范畴,即便整个产业,也只是部分实现了人与物、物与物的链接。

而未来几十年,人类将经历大规模的万物互联进程。当然,过去的人与人、人与物的链接,会走向更丰富、更深入、接口更多的局面。这意味着,数据的总量,将远比现在庞大得多。几十年后,人类社会每小时产生的数据总量,可能大过现阶段的一天甚至一年的总量,恐怕还要多。

阿里如果固守在今日大数据公司定位,它的技术将很难适应未来挑战。因为,“大数据”是把双刃剑,如果没有匹配的技术,所谓数据就是一堆垃圾。阿里的商业版图拓展越快,它对技术革命的依赖就越深。否则它会被自身庞大的商业躯体、海量的数据拖垮。

因为,所谓“大数据”,背后对应着无数的存储、服务器、各种能耗,都是成本。没有出色的技术,挖掘数据的价值,数据本身就意味着庞大的沉没成本。

达摩研究院,就是为未来而生的前沿研究机构。你看侧重的领域,尤其是量子计算,基本就是影响未来几十年的技术路径。

阿里并非无所不能。它的商业版图再大,也都会有边界。马云甚至说,阿里这一方面也会有生命周期。而他认为,互联网技术没有边界。他期望达摩的生命比阿里商业版图更久远,这里面有他全新的技术世界观。

三、达摩代表着“新技术”要素,它为“五新”战略持续落地打破阻力。

去年云栖大会上,马云提出“五新”战略。一度引来传统阵营攻击无数。这里面,有传统阵营的认知问题,但也跟“五新”缺乏实际感知有关。

“五新”是一张面向未来20-30年的基础设施蓝图,阿里需要持续探索、实践、落地,才能获得外界认同。

为何阿里将2017年视为“新零售元年”?那是因为,零售版图是它最核心的实体部分,也是上市公司的支撑。从它入手,会有更多效应。经过接近一年时间(若论线上线下一体化其实更早),它的密集探索持续落地。截至目前,应该说,盒马鲜生、无人店以及与传统业态融合的许多案例,已对外展示出强烈的现实性,甚至引发行业复制。整体来看,“新零售”概念已深入人心。

但“五新”其他单元都需要实践、落地。老实说,“新技术”,相比“新零售”、“新能源”、“新金融”、“新制造”,概念更易感知,似乎不需太多解释。但是,与阿里未来塑造的商业形态结合的技术,将它讲一个可以落地的故事,一点都不容易。何况18年来,它留下上述印象。

其实,“新技术”概念反而是最模糊的。从紧迫性来说,此刻,它比其他概念都更重。因为,它代表是的一场产业革命。阿里必须站在更高的愿景层面,给出一条合理、切实、且能引发强烈号召力的探索路径。否则,它的研发会流于过往的庸俗印象。

而且,还有一点,“五新”其实是5大基础设施的表述。未来的基础设施,将打破传统社会基础设施的割裂,万物互联的世界,在这一层面将是无缝关联的世界。而“新技术”不但是一种基础设施,它还是全新的链接力。

事实,不光阿里“五新”强调“新技术”价值,许多互联网公司其实都已经意识到,新的一轮产业竞争,建立在一场技术革命基础上。它也是人类历史上每一个轴心时代背后的基础力量。比如,王兴谈的互联网“下半场”里,新技术也是核心构成要素。

达摩研究院的成立,应该是这一概念落地的关键。作为一种关键的组织架构设置,它可以从制度、决策上为阿里集团的转型提供保障。

四、新技术可改变传统的国际化布局路径,让一个组织变革更有穿透力,并淡化诸多风险。

你会说,国际化跟达摩有什么关系呢?我想说,这与互联网落地现实的进程有关。早期的互联网,落地并不深,基本都是“柿子专拣软的捏”。即便演变到目前,许多行业壁垒、深水区的硬骨头都没有真正大规模触及。

这里面有商业拓展的风险触达。因为它会动人家传统利益集团的蛋糕嘛。

还有,互联网服务越来越与所在地的文化、制度、法律、风俗、生态体系甚至更为复杂的政经气候融为一体,如果只是从商业层面布局,将本地模式复制过去,会出现水土不服。毕竟你是一个异质的角色嘛。

过去几年,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持续受挫,就传递了这一点。事实上,阿里在海外也经历过类似的挫折。

如何重新激活新一轮国际化?我个人觉得,相比容易引发复杂风险的商业模式复制与拓展,技术的路径能淡化许多风险。技术有着相通的基础语言,比其他要素更具中性的魅力。

事实上,我们已经看到,过去一段,包括阿里在内的互联网巨头,确实已经改变了过去的国际化策略,开始频频借助当地原生的互联网力量,通过资本或技术嫁接,获得支撑。我个人认为,这是一种趋势的力量。

你看阿里的e-WTP项目,出了菜鸟、蚂蚁金服,背后更有阿里云的力量。

达摩研究院,以及之前推出的NASA计划,站在技术研究的潮头,能唤起全球各国及地区市场行业人士的强烈关注,从而吸引它们参与更多,并愿意开放更多产业资源乃至市场。

五、隐秘的市值管理,以及微妙、高超的危机公关术。

这一层确实隐秘。当然需要结合上面诸多要素来说。阿里的商业版图,截至目前,用逍遥子之前的话说,看上去已经很稳定,也很有想象空间。但他也有危机感。他说,如果10年甚至5年之后,还是这样子,肯定不安心。

我开头说,阿里正在经历一场转型,从商业的阿里,转型为科技的阿里、智慧的阿里,其实是想说明,阿里的成长性,将随着它将自身重新定义为基础设施而获得更大的生命力。

马云说,阿里争取活102年。我觉得这里面有他的乐观与悲观。他明白这个企业一定也脱离不了生命周期的约束。但他期望达摩能比阿里商业形态活得更久,已经显示了他的用心。

我说这是市值管理策略,主要是指,新的技术要素技术于阿里,不但是一种业务形态,更是一种想像力,一种重构世界的力量。它会重构阿里,也会重构整个行业,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。

如果说,现在的阿里是一种明火,它的市值超越亚马逊,更多是一种确定性的世界,未来,在达摩代表的新技术要素指引下,阿里会推动行业生发更多硝烟,朦胧的世界,重构的世界,想像力与不确定性,会更有投资价值。

为什么我还说到超级的公关策略呢?其实刚才已提到一些。我的意思是说,阿里这种形态,它的空间覆盖总会有尽头,未来,它如何落地到更深的土壤、社会深处,从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,到改变生产方式,一定会触动更深的利益,所谓“深水区”就是如此。未来阿里的风险,根本不是来自直接的同行竞争,而是政经风险。它既包括母国,也包括海外市场。

过去几年,阿里的部分遭遇,已经展露无遗。而此刻,阿里的转型,开始在商业气质之外,灌注科技的力量,这能帮它消除许多运营的风险。还是强调一句,技术是一种元规则的东西,虽然它背后也隐含着游戏规则,比如阿里平台生出来的解决方案,一定有阿里平台的游戏规则,但是整体上,达摩面向未来的技术研究,能站在高处,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局,当然还有多种行业产生怀柔。

还有更多危机,比如内部文化与价值观危机,以及外部公共危机等。一个庞大的组织,它的一举一动,要远比小企业对周期的扭曲力场更大,正面事件可能有限,负面事件容易放大。阿里技术转型,能为这个庞大组织灌注一种理性的精神。同时,它自身也能防止大企业病,保持持续创新,维持敏捷、高效运转。

事实上,这也是新商业文明对阿里的要求。

最后,我还要补充两点,哈哈。

一是阿里研发体系的布局。随着达摩的诞生,阿里的研发体系就变得非常完整了。它既有内部庞大的基础工程师,结合时刻触发的具体业务而从事研发,也有为庞大平台以及外部行业客户提供支撑的阿里云,而达摩则是立足基础科学研究,同时结合面向未来的业务需求。

从产学研的创新合作来说,这是阿里迄今为止又一次更大规模的技术开放。

你可能觉得,有了阿里云,怎么还要达摩。因为它们关注业务周期不一样。阿里云不可能盲目到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极处科学研究的地步。它承担着阿里成熟技术方案的输出工作,也是阿里未来中期成长的核心板块。达摩确实为未来而生。

二是达摩也是阿里集团组织架构调整的一步。虽然有些话不便讲,但是我想说,未来一个周期,技术部门的高管,可能会影响到未来决策层的人选。

至于行癫、胡晓明等人,未来有没有更大的出线可能,确实需要观察。

相比他们,现任CEO逍遥子代表着阿里商业气质最辉煌的一刻。

总之,达摩研究院的诞生,在我看来,虽是一种技术价值与技术世界观的渲染,但它着眼的绝不是技术本身,而是阿里的未来,以及它所代表的一个时代,走出迷雾与困惑的路径。

这里面,有种种“挑战——反应”模式,也有无尽的情怀。有超级的品牌策略,也有隐秘的政经思维。

无论如何,诞生在2017年秋天的达摩研究院,注定会是阿里发展史上关键的一个事件。


杯具

无语

很好

蛋定

愤怒

最新评论

热腾网X

未实名认证用户将不可发帖!

即日起,未实名认证用户将不可发帖,注册后,发帖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。 【点击进行实名认证】...

点击查看详情